8868体育
学位点简介

8868体育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简介

作者:  发布日期:2021-10-23  浏览:

  1   学科发展

  地理学始建于1988年,是8868体育建设较早的学科之一。2007年获批自然地理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获批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批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自然地理学(黄河下游资源环境与生态安全),2012年获批山东省产业升级与经济协同发展省级重点研究基地。学科教学(地理)专业学位授权点2009年开始招生。

  经过建设和发展,地理学一级学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31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8人;博士(后)22人、在读博士4人;国家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5人,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1人。已形成了一支知识、学历、年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的高水平团队队伍。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9人(外聘4人),其中自然地理学7人,人文地理学5人,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4人,学科教学(地理)11人。学院现有土壤分析、第四纪湖泊沉积与环境演变、环境监测与分析、环境生态、遥感与测量等9个科研实验室,实验室面积2800m2。拥有包括同位素分析仪、原子吸收仪、原子荧光仪、粒度分析仪、总碳测定仪、气相色谱仪、碳通量自动监测仪、全站仪等重要的仪器设备,仪器设备总值1200余万元,为教师和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保障。该学科建有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东平湖湿地研究所、黄河下游水土资源研究所和区域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拥有山东省土地规划乙级资质和国家环境影响评价乙级资质,已在河湖关系、区域生态环境等领域形成鲜明的研究特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环境规划与评价、土地规划整理已成为服务社会的一大亮点,获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近年来,该学科团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项(其中合作7项),省部级科研立项40余项,横向课题50余项,横纵向科研经费近1500万元。出版专著3部,参编著作、教材8部;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0余篇;获得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励近20项,厅局级奖励20余项。承担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8项,其中省级3项,校级5项。派出骨干教师到境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国际合作研究项目6项,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20余人次。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到校进行学术交流达38人次;聘请美国麻省大学自然科学学院邢宝山教授、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地理与地球科学系张海峰教授、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王苏民研究员、羊向东研究员、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邵明安研究员、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陈亚宁研究员、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吕宪国研究员等20名学者为兼职教授。

  2  专业方向

  地理学学术学位授权点设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3个专业方向,其中自然地理学设有湿地环境与生态过程、水土资源开发与保护、环境评价与生态安全3个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学设有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城市与区域发展2个研究方向;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设有3S技术应用与建模和智慧城市设计与规划2个研究方向;专业学位授权点——学科教学(地理)不区分研究方向。

  2.1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是山东省高等学校基础团队建设专项资助学科、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现设湿地环境与生态过程、水土资源开发与保护、环境评价与生态安全三个研究方向。设有“东平湖湿地研究所”、“黄河下游水土资源研究所”和“生态环境规划与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2.1.1 研究特色

  (1)以黄河下游为研究中心的地域特色。着重开展了土地退化及生态环境效应、东平湖水环境、引黄灌溉与水资源承载力等研究,为区域资源环境利用与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2)以地表过程为研究重点的学术特色。重点开展了东平湖湖泊沉积与环境演变、湿地水文化学过程、引黄灌溉的土壤环境地球化学过程、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等研究,丰富与发展了地表过程研究。

  (3)以规划与环评为服务主体的应用特色。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承担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县建设规划、工业园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课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技术支持。

  2.1.2 研究优势

  (1)已形成知识结构合理的创新研究团队。该方向有教授3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1人,在读博士3人。

  (2)厚实的学术基础。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4项、山东省科技攻关1项、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1项、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5项、厅局级课题5项;出版专著2部,参编著作、教材6部;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等26项。

  (3)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较强。积极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承担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生态与环境影响评价等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2.2人文地理学

  该专业2012年开始招生。现设有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城市与区域发展两个研究方向。

  2.2.1研究特色

  (1)区域可持续发展。主要研究循环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国内外比较、基于区域和企业层面的循环经济模式和机制、发展循环经济的系统分析等,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咨询。

  (2)城市与区域发展规划。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和策划、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基于不同区域协调下各经济主体的行为、区域城市化发展战略,为区域城市与经济建设提供决策建议,丰富经济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领域

  (3)人居环境建设。主要研究我的快速城市化阶段,如何协调城市化与人居环境的发展,促进城乡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创新新时期人居环境建设的理论与方法,服务于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设。

  (4)新农村建设研究。主要研究在全球化与地方化背景下农民收入提升的影响因素与提升农民收入的创新机制,研究新时期农村产业发展、农村就业结构调整、村镇发展规划、农村社会建设等,创新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与方法,推动农村建设事业发展。

  2.2.2 研究优势

  (1)形成了一支实践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的团队。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博士4人,在读博士1人。

  (2)科研项目及成果丰富、水平高。承担了省部级课题、地方厅局级项目9项,在地理科学、生态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其他地市级科研奖励5项。

  (3)服务区域经济能力不断提升。积极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先后承担了聊城市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聊城市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加快聊城市经济发展专题研究、山东新农村建设研究等研究项目,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2.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该专业2012年开始招生。现设有3S技术应用与建模和智慧城市设计与规划两个研究方向。

  2.3.1研究特色

  近年来,本学科教师立足区域实际需要,以3S技术为手段,主要开展了GIS空间分析与建模、土地信息系统、智慧城市设计与规划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以下特色:

  (1)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区域响应研究。以黄河下游沿岸为研究区域,将3S技术应用于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领域,从不同的时空尺度对区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和城市空间格局演化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2)GIS空间分析与建模。在空间数据库在基础上,结合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土地空间演化过程进行模拟,在GIS中引入成熟的数学模型,构建不同指标和参数的GIS空间模型。

  2.3.2研究优势

  (1)学术水平较高。现有教授3人(外聘2人),副教授2人,讲师7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0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合作1项),国家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项,国家文物局项目1项(合作),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5项,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1项,厅局级课题2项,8868体育科研项目7项,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1项;承担了横向课题3项;为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土地规划和评价提供地理信息数据、图件绘制等技术支持,完成了济南市历城区、商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数据库建设。

  (2)理论和应用研究并重。坚持理念与实践并重,把课堂教学、上机实践操作、国内大赛参赛有机的衔接,形成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真理”、院系与企业联合培养的教学研模式。通过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项目,积累了丰富经验,提高了科研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能力。

  2.4 学科教学(地理)

  学科教学(地理)专业以教育学理论与方法为指导,结合中学地理教育实践,依托中学教育实践基地,不断进行地理教学改革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有益的教学经验。现在教授4人,副教授6人,博士4人,外聘导师4人。

  近年来,该专业方向的教师在国内重要核心期刊上已发表、出版相关论文、著作40余篇(部);完成省部级项目3项,在研省部级项目4项。获得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该方向研究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不仅获得了较好的教学研究成果,而且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水平,为今后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